夏天什么时候入伏

  夏至是夏季的中期,而三伏天则是指夏至后的连续三个十天的时间段。入伏天是指三伏天中的第一个十天,它通常从夏至后的第一天开始计算。也就是说,夏至后的第一天即是入伏天的开始。入伏天是夏季最炎热的时期,为了防暑应对高温天气,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入伏防暑常识。

夏天什么时候入伏,二十四节气4.jpg,第1张

  “伏”字的意思是天气过于炎热,需要伏暑避热,不宜进行剧烈活动。不过,三伏天之所以被称为“伏”,并不仅仅是因为天气炎热,还有一些寒冷因素存在。三伏天是中原地区最热的时期,通常持续三到四十天。根据农历计算,大约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之间。三伏天是因太阳直射地面的时间最长,导致气温最高。这段时间气候炎热,空气湿度较高,常常会有高温潮湿的感觉。许多地区都会出现闷热不透气的情况,加之空气中的湿度较大,使得人们在三伏天往往感到燥热难耐。

  入伏后,地表湿度增加,每天吸收的热量增多,散发的热量减少,导致地表层的热量积累,使得每一天的气温都比前一天更高。当进入三伏时,地面已经累积了大量热量,天气变得最为炎热。三伏是中国传统天气节气名,每年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分别是立夏后的第11天、第21天和第31天。这期间天气最炎热,通常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在三伏期间,地表累积的热量达到了最高峰,导致气温持续升高,尤其是午后的气温更加酷热,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

  此外,夏季降水较多,导致空气湿度升高。而水的热容量相比于干燥的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造成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通过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导致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直射地表,从而增加地表辐射温度,进一步加剧天气的炎热。此外,夏季副热带高压的加强还会引发一系列气象现象。

  高压系统内部下沉气流使得空气下沉并受到了压缩,这导致空气变得更加稠密和干燥。这种稠密和干燥的空气不容易形成云层,从而减少了阴天和降水的机会。另外,副热带高压还会影响到风向和风速,使得地面的风变得较为持续和稳定,不利于空气的对流和散热,进一步加大了炎热的感觉。

  我们今年入伏的日子是在7月11日。从这一天开始,就进入了初伏,为期10天;接着在7月21日开始的是中伏,持续了20天;最后在8月11日开始的是末伏,同样为期10天。而到了8月20日,就是出伏的时间了。我们所说的伏天是指中国传统的夏季节气中的三伏天伏天是中国农历夏季的一个特殊时间段。从初伏开始,气温逐渐升高,人们普遍感到闷热不舒服。因此,中国民间有各种方法和习俗来应对伏天的高温天气。

关于作者:

爱生活,爱日历。